亚体资讯 亚体首页  >  资讯  >  正文 

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可解燃眉之急?

发布时间:2021-03-03 10:33 来源:亚体君 点击量:0 体育场馆
学校场地的开放需要综合施策,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全国一些地市政府已经对此展开探索。

近日,在中国政府网“我向总理说句话”的留言板中,教育部回复了网友“尽快向社会免费开放中小学校体育场馆”的留言。

网友: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社区居民生活密集,许多社区的整体规划缺乏体育健身场馆,满足不了居民健身需求,建议开放中小学体育场馆,供市民进行锻炼。

教育部:教育部将积极会同体育总局等部门,做好已建体育场地设施的使用、管理和提档升级,进一步盘活现有存量资源,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和社会公共体育场馆的双向开放。”

网友反映的问题确实存在。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开展的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全国169万个体育场地中有66万个集中于教育系统,数量占比达38.98%,其中58万个场地集中于中小学;从面积上来说,教育系统体育场地面积达10.56亿平方米,面积占比达53%,其中中小学场地面积占比高达46.61%。

目前,大多社区的整体规划缺乏完备的体育健身设施,许多老旧社区基本不具备基础健身设施,而中小学在节假日基本不对外开放,校内体育场地设施大量闲置,造成了公共资源的浪费。但是,从学校层面来说,向社会开放场地仍有诸多问题要考虑。

首先是管理成本。学校场地向社会开放,对于设施维护,秩序维持等方面要加大投入,公众不当使用器械或场地会加速设施的老化,增加学校运营成本。

其次,是学校的健身设施大多属于教学性质,与社会健身属性不相匹配,除田径场、篮球场外,其他设施也很难满足市民日常健身要求。

最后,是最重要的安全问题。向社会开放后的准入资格尚未有明确法律规范,已有对外开放的学校一般凭社区登记卡就可入内,这为频频冲上热点的校园安全问题增加了隐患。此外,进入学校体育场锻炼的市民在健身过程中所产生的安全问题和责任归属也需要有明确的界定。

从国家层面来讲,2017年3月,教育部会同体育总局印发《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确定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应坚持“政府统筹,多方参与”“因地制宜,有序推进”“校内优先,安全为重”“服务公众,体现公益”原则。2020年10月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统筹整合社会资源,完善学校和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互促共进机制,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公共体育场馆向学生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提高体育场馆开放程度和利用效率。

这些政策的出台也让学校对外开放有据可循,但政策仅仅是指明方向,如今还没有明确的法律出台对此进行规范。学校场地的开放需要综合施策,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全国一些地市政府已经对此展开探索

杭州市政府将学校体育设施日常更新维护纳入预算,每年补助场地开放管理经费每校5万元,目前杭州主城区500余所中小学已经实现百分百开放,健身次数达250万余人次,初步形成了市民就近运动的“10分钟健身圈”。

北京市密云城区内16所中小学校的田径场、足球场、篮球馆、羽毛球馆等室内外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开放,还聘请第三方公司进行场地开放管理,并开发了相应的App,让公众可以在App上预约场馆、时段及使用时长。

因此,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不是纸上谈兵,而是一个个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但开放是“持久战”,不是“一刀切”,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集聚资源,提高已有场馆利用率,才能满足群众体育发展的需要。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聊两句吧

回到顶部
首页
分类
发布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