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WTT)日前公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中国乒乓球队教练和队员做出了回应。
2 月 11 日发布的WTT改革措施包括:取消WTT要求强制参赛,改为邀请制;为奥运冠军颁发外卡;增加双打项目奖金和总决赛奖金;WTT赛制升级。这次WTT系列改革措施,中国乒乓球队教练和队员做出了回应运动员拥有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力平衡备战全年赛事;双打项目奖金的增加也解决了部分运动员双打积极性的问题。
上海媒体《东方体育日报》对此进行了评价,改革看似大刀阔斧,实则暴露了职业乒乓球运动在商业化与运动员权益之间的撕裂。这场“以球员为本”的改革,更像是对舆论压力的仓促回应,而非系统性破局。
这次改革是回应了樊振东、陈梦等奥运冠军因强制参赛规则退赛的抗议,取消大满贯强制参赛要求,让部分选手可以暂时脱离WTT紧凑的赛事安排,但对于球员提出的“不参赛就罚款”“罚款过于严苛”等问题,WTT却并未做出任何回应调整。
WTT商业运营与体育纯粹性的博弈
观众对于WTT临时改革回应并不买账,要求WTT需要回应的实质问题:
1、2023年财务不透明,财务报表存疑;
2、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为何中国举办WTT比赛要政府拨款,而日韩不需要?
3、要求运动员强制给博彩广告宣传;
4、高额罚款问题,罚款条件实属苛刻;
5、运动员肖像权问题,WTT强制要求运动员免费出售肖像权;
6、对于退出赛事的选手积分赋0问题,如林高远家人去世退赛竟然被WTT世界乒联积分赋0。
WTT对于球员一直以来的问题,并不是平等的沟通,而是选择“自上而下”的审视。商业游戏里,球员从来不是主角,而是筹码。WTT 若想在乒乓球领域实现长远的成功,就必须正视并妥善解决这些内部矛盾。平衡商业运营与体育纯粹性,优化权力架构以实现民主决策,协调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的关系,更要明白“以运动员为中心”不应只是一句口号,而应当充分体现在规则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如何兼顾规则的刚性和柔性、硬度和温度,考验着规则制定者和执行者的智慧。
声明:本文素材取自东方日报和微博评论,仅用于宣传使用,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删除。